服药时,饮水也有这么多讲究!你学到了吗?
作者:IMC药房 章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知道服用药物时需要喝水,目的是让药物顺利地进入胃部并被吸收,进而到达全身各个器官从而发挥药效,而药物的疗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服药时间,服药的饮水量等,其中,服药的饮水量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有些药物服用时需要多喝水,有些药物服用时需要少喝水或者不喝水,有些药物不宜用热水,这些都是很有讲究的,那么,服药时应当如何喝水,也是正确服药的一部分,不同药物对水的要求也不同。
服用后大量喝水的药物
1、 对消化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口服双磷酸盐类的药物,如治疗骨质疏松的阿仑膦酸钠,对食管有刺激性,须用200毫升以上的水送服,同时患者服药后30分钟内不宜立即平卧,应保持上身直立,还有些对消化道也有刺激,如阿司匹林、四环素、氨茶碱、强的松、氯化钾等,多饮水可稀释其在消化道的浓度,减轻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保护消化道。
2、 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感冒药,退烧过程中伴有大量出汗,水分需及时补充,防止水盐代谢紊乱。
3、 引起泌尿系统损伤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等)、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等)、这些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在尿中的浓度很高代谢产物容易在尿中不溶性结晶,可引起泌尿系统损伤,出现结晶、血尿、尿痛等,因此服用后宜大量喝水,用尿液冲走结晶。也可以加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加速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如降尿酸类的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降尿酸药物时,一日饮水量最好2000毫升以上,防止尿酸在泌尿系统在浓度过高,形成结石。
4、 可能引起口干的药物:如常见利尿剂、平喘药等,因具有利尿作用,容易导致患者口干、多尿,服用这类药物后多喝水缓解口干。
5、 胶囊类的药物:胶囊容易粘附在胃壁上,融化的药物不能均匀散开,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黏膜。且不能迅速形成一定的浓度,无法起到治疗作用。
服药时需少量喝水的药物
1、 抗酸、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氢氧化铝、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药物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需要覆盖在其表面起效,吃完药大量喝水,会冲走药物,影响药效。
2、 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均匀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以吸附致病微生物。
服药后不宜喝水的药物
1、 止咳类的药物:如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等糖浆,服药后会附着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消炎、止咳作用。如果吃完后马上喝水,会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影响疗效。一般服完止咳糖浆5-10分钟内不要喝水,想喝水要等到半小时后。2、 预防心绞痛发作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需要舌下含服,由舌下静脉吸收,不可咽下,不需要用水送服,饮水会将口腔中的药物冲入胃里,影响疗效。3、 口含片:如银黄含片、金嗓子喉片等,含服时要把药片放于舌根部,要尽量贴近咽喉,使药物保持较高的局部浓度,含服后30分钟内尽量不要喝水。
不宜用热水服用的药物
1、 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这些药品性质不稳定,遇热后容易被氧化还原分解而失去药效。
2、 助消化类: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等。
3、 含活性菌类药:如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美常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等,遇热后活菌被破坏。
4、 活疫苗:如小儿麻痹症糖丸,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预热被破坏,服用时应当用凉开水送服,否则疫苗灭活,不能起到免疫机体,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
1. 多数情况下,服药时用温水或者凉白开即可,不宜用太热(不超过40℃)的水。不要选用茶水、果汁、牛奶(活菌制剂可以用牛奶送服)、矿泉水等含有化学成分的水,以此避免与药物发生禁忌反应。
2. 多喝水指服药期间,一天喝2000∽2500毫升水
3. 少喝水即用50毫升左右水送服药物,且半小时内不宜再饮水。
总之,服药时喝水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要根据药品的剂型特点、成分、代谢吸收途径等,选择合适的饮水量,不能千篇一律。患有严重心脏病、肾病的人,不适合上面这些“喝水”的标准,因为喝水太多会加重心、肾负担。具体该如何喝水、喝多少水,请您咨询专业人士,不要自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