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疗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疗动态

IMC儿童保健 | 打开宝宝说话的“小开关”

作者:牛杰

乐乐两岁了,可爱、机灵,但有一点是乐乐妈妈最不放心的,就是乐乐至今只会喊“爸爸”、“妈妈”,其他的都不会说。看到同龄的孩子都能整首整首地唱儿歌了,乐乐妈妈有些坐不住了,于是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询问了一些情况后,告诉乐乐妈妈:乐乐没问题,要说出大量的词汇可能还要等等,因为,他说话的“小开关”还没有打开呢。

shutterstock_555400660.jpg


宝宝说话有个“小开关”


其实,上面医生提到的说话“小开关”,指的是儿童语言发展中出现的词汇爆发现象。

一般来讲,宝宝的语言发展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宝宝对语言的理解,二是语言的表达。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大概出生后6个月时,大人问“灯在哪里”,宝宝就会抬头看屋顶上的挂灯,再大一点时候还会用手去指;到1岁左右,家长说“把妈妈拖鞋拿来”,就会去把拖鞋拿过来。这就是语言的理解。

而语言的表达也有迹可循。在1岁多的时候,宝宝就会自发地说第一批词了。这些词,通常是指重要的熟悉的人物,如爸爸、妈妈;会运动的物体,如球、猫;熟悉的行为动作,如抱抱、再见;还有一些熟悉的行为结果,如烫、脏、湿、热等。

当然,这些词不是一下子都会说的,宝宝刚开始仅会说几个单字,便“静止”下来,不再增加。直到某一天,大多数孩子在1岁半至2岁左右,词汇量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多,呈爆发状态。

shutterstock_1276835749.jpg打开“小开关”,环境很重要


家长们会问,怎样才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打开说话“小开关”呢?答案那就是为宝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目前,很多家庭里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语言。一般来说,两种语言环境(如普通话、方言)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影响不大。然而,如果家庭中存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语言时(例如普通话、方言、英语),孩子在语言发展上就会有所迟疑。因此,语言环境要相对单纯,最好选用一种语言为优势语言。

第二,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应尽量使用简短、准确的语言。“简短”,就是指把一个长句子尽量“剪切”成几个短句。如家长不要说:“宝宝,你到底是要球还是要汽车呀?”而是要问他:“宝贝儿,你是要‘球’,还是‘汽车’?” “准确”,就是不要应用所谓的“儿语”,如不要把“牛”说成“哞哞”,把“汽车”成为“滴滴”。准确的语言为准确的思维奠定基础。在跟宝宝说话时,说话速度适当放慢,对语句中的重要词汇发音略重些,有利于孩子接收。

此外,多给孩子一些与自身感受联系密切的词。孩子到1岁多时,探索外界的积极性增强,加上自我意识的发展,探索的同时也会获得比以往更多的身体体验和情绪体验。因此大人就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宝宝情绪易兴奋,常常会哭闹、发脾气。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词汇把孩子当时的身体和情绪体验明晰化,对孩子的情绪起到一定的管理作用。例如,孩子在哭闹生气时,家长可以告诉他:“哦,宝宝哭了,宝宝很‘生气’。”以后,随着孩子语言发展,在处于相同的情绪体验或状态时,自己就会用语言来描述,如我很生气、我很高兴等等,从而替代用大哭大闹来表达。

最后提醒家长注意,不要“逼”孩子说话。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说话,就说“说吧,说出来再给你”。其实这样反而会对孩子的语言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记住:欲速则不达。孩子如果不说,家长可以替孩子说出来,甚至可以用孩子的口气来说。您呈现给孩子的语言环境越丰富,越有助于打开“小开关”。

某一天,您会突然发现,您的孩子竟然也“出口成章”、“语出惊人”了。

shutterstock_603224183.jpg


IMC儿童保健专家


牛杰

图片

牛杰医生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妇幼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十余年,目前从事儿童保健工作。

她在2008年5月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并曾获得新生儿神经行为测查、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婴幼儿智力评定资格证书。

2012年取得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曾获得新生儿神经行为测查、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婴幼儿智力评定资格证书,并多次参加儿童保健、儿童心理治疗、儿童康复、儿童言语治疗、蒙台梭利教师培训、亲子班和奥尔夫音乐教师培训、儿童内分泌疾病诊治培训等。

专业方向:

儿童保健

婴幼儿心理

儿童康复

矮小症诊治

牛医生非常擅长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及干预、营养状况的评价与指导、婴幼儿早期教育、高危儿的跟踪与干预、儿童智力测定、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