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疗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疗动态

秋季养生敲重点小知识,看这篇就够了!

转眼间,立秋已过,天气也慢慢开始转凉,气候越发干燥起来。秋季是一年中养生调理的好时节,而秋季养生的重点在于“养阴”。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延续至今日,处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养生呐?

秋季养肺

秋与肺相应,因此秋季养生当以“益肺养阴,生津润燥”为原则,通过清补肺阴减轻口唇干裂、咳嗽、喉鼻口痒等不适,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食疗。

百合、银耳、荸荠、山药、秋梨、芡实、蜂蜜等都有滋阴润肺作用,可适当食用;除此之外,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不妨经常食用。


二、中药补。

秋季补肺阴除去食疗外,也可以通过明党参、北沙参、太子参、玉竹、东阿胶、西洋参、燕窝等中药补阴,这些中药可以煮粥或者炖肉等。但切勿过量,具体应该如何补,可以寻求中医的相关建议。

三、保证室内环境通风。

秋季干燥气候容易引发肺部不适,从而咳嗽。此时建议经常开窗透气,亦可在家中使用加湿器,确保空气的相对湿度。同时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下主动咳嗽,帮助排出呼吸道及肺部吸入的污染物,减少肺部损伤。

四、适量吃酸味水果,收敛肺气。如、番茄、乌梅、葡萄、柠檬、山楂、梨、猕猴桃、石榴等不仅养肺,还可以止泻祛湿,生津解渴、增进食欲。

秋季养胃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部分人可能不节制的食用寒冷食物,雪糕、冰饮等的摄入使得脾胃异常疲劳,进入秋季后便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一方面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好转,饮食的不规律不节制会增加脾胃负担;

另一方面秋季的外界湿气也可能扰乱脾胃正常功能,外加脾胃内湿从而阻碍脾胃功能发挥。秋季补胃阴可以减轻口干烦渴、食欲下降、腹胀腹痛、大便干结等问题。

调养脾胃同样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饮食方面。

立秋之后,尽量少吃寒凉食物,尤其是脾胃寒虚人群。

二、注意保暖。

秋天早晚温差大,为防止外寒入侵,需正确使用空调及电风扇,做好背部及小腹部的保暖。

三、适当按摩穴位。

每天按摩足三里穴50至100下,可以起到健脾和胃以及调中理气效果;每天起床后和睡前分别花5分钟时间,顺时针方向按摩肚脐,可以减轻胃胀和腹痛等症状。

秋季起居与饮食


秋季养阴切记做好这五件事。

第一、调整起居时间,每天规律的早睡早起。尽量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夜晚时间可以让脾胃更好的休息,充足的睡眠时间也能让第二天充满活力;而早起能够使肺气得到舒展,调养阴气。


第二、适当增加运动,提升免疫力。

每天选择散步或者慢跑半小时左右,简单做一些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增强肺部能力的同时,更多也是身体全方位机能的强壮。需要注意的是秋季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而使得汗出太过,会耗伤津液,对于体质较弱的人群一开始只需要散步即可,切记运动过量。


第三、适当“贴秋膘”。

“贴秋膘”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秋季适当进补,可以提高人体的脏器功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贴秋膘”,对于老年人、儿童、胃火旺或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一定要适量,“贴秋膘”反倒成了“贴疾病”。因此,秋季进补更需要的是“平补”,循序渐进。


第四、保持良好心情,调整自身心绪。

秋季是抑郁症、焦虑症多发的季节,学会调节情绪也是秋季养生非常重要的一点。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可以多出去与朋友聚会、相处,呼吸新鲜空气,对于抑郁症、焦虑症的产生和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第五、补气血

秋季是补气血的好时段,当出现脸色暗淡枯黄、眼白浑浊、头发干枯发黄、手心偏热或冰凉、睡眠质量差、女孩子月经量少的症状,就说明补气血已经刻不容缓。这时候建议每天睡前温水泡脚20分钟左右,适当力度揉搓脚底板;还可以梳梳头。在饮食上可以吃补气血的食物,如黑米粥、红枣木耳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