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
多个地区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
人群普遍易感染!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 11 月 21 日公布的 2024 年 10 月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流行性感冒居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首位,达到 7354 例。
据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10月,全省流行性感冒发病数7757例,排名报告发病率第二。
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乙和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引起季节性流行的主要病原体。
感染流感后,一般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 39℃ - 40℃甚至更高,同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明显的全身症状,还会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重症流感患者可能会引发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需要特别警惕。
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容易被感染。此外,接触到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门把手、桌子、手机等,然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肥胖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流感,且感染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一旦确诊为流感,应尽早进行治疗。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两部分。
1. 目前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一般建议在出现症状后的 48 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但即使病程超过 48 小时,明确流感后也应积极用药。
2. 退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烧药来降低体温。如果体温持续不降或伴有严重不适,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身体、使用退热贴等。
3. 止咳:咳嗽严重时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右美沙芬、氨溴索等。对于干咳无痰的患者,可选用镇咳药;对于有痰的患者,应选用祛痰药,以促进痰液排出,避免痰液堵塞呼吸道。
4. 缓解鼻塞、流涕:可使用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等,减轻鼻黏膜充血,缓解鼻塞症状。也可以使用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等,减轻流涕症状。
5. 补液:流感患者常有发热、出汗等症状,容易导致脱水。因此,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以口服补液盐或饮用温开水、果汁等。
此外,对于重症流感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在专业医生评估下给予吸氧、呼吸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 接种疫苗:建议 6 月龄至 5 岁儿童、60 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 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重点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2. 注意个人卫生:勤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医院、超市等,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规范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等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3.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适量运动,增强体质;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身体免疫力。
4.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的机会。
总之,了解流感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我们应对流感、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在流感季节,大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疑似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