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医也能“体检”?
中医“体检”核心理论根植于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所倡导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同时人体与外界环境也息息相关。这种观念贯穿于中医“体检”的全过程。
02、中医评估是什么?
● 目前身体状况
● 发现身体健康问题,对已病做精准性治疗
● 对未病实施预防性调养,并依照情形给予指定生活指引
03、中医评估的首要步骤
中医评估的首要步骤为望、闻、问、切。
望诊中,除了观察面色、舌苔、眼睛、头发等常规部位外,还会留意身体的整体形态与姿态。比如,一个人站立时重心不稳、弯腰驼背,可能暗示着脏腑气血不足,无法支撑身体的正常形态。从面色看,不仅仅是判断色泽,还要观察面部不同区域的变化,因为中医认为面部不同部位对应着不同脏腑,如两颧对应心肺,若两颧潮红可能提示心肺有热。
闻诊方面,除了听闻声音的高低强弱、呼吸的粗细缓急以及嗅气味的异常变化外,还可根据人体散发的气味特征判断疾病的性质。例如,长期患有肾病的人可能会有氨味散发。
问诊涵盖的范围极为广泛,从日常饮食的五味偏好到睡眠的质量与时长,从二便的性状到工作生活的压力与情绪状态,甚至包括家族的遗传病史以及居住环境的燥湿寒暖等。
切诊也不只是简单的脉诊,还包括触诊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按压腹部以判断脏腑的虚实、有无积聚,触摸经络穴位以感知气血的阻滞情况。
更为重要的是,中医注重体质辨识。中医将人体体质大致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类型。平和质是最为健康平衡的体质,而其他体质类型则各有偏颇。例如,阳虚质的人多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喜热饮,这类体质的人在养生保健时就需要注重温阳补肾;阴虚质则常见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盗汗等症状,养生应以滋阴清热为主。通过精准的体质辨识,可以为个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饮食的选择、运动的方式与强度、情志的调节以及中药的调理等。
同时,中医身心健康评估还能对慢性疾病的发展进程进行评估和干预。比如,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中医通过“体检”可判断其体内阴阳失调的状态,是肝肾阴虚阳亢,还是痰湿阻滞经络导致血压升高,从而给予针对性的调理方案,或滋阴潜阳,或化痰祛湿,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4、中医指脉波辨证检测
然而,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如何让中医这一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的健康需求呢?这就需要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实现中医的现代化和数字化。
中医指脉波检测是一款基于无创脉搏波波形测量的辨证检测。它依据中医“气血共振”理论以及十二经络的谐波模型理念,将测量到的脉搏进行定量分析。
功能方面来看,它能够检测多种监测指标,有心率、心输出量、心搏出量、心搏指数等多方面的数据,并给出了相应的正常范围供参考,同时还包括心脏指数、血液黏度、血管弹性、血管硬化指数,疲劳程度、等指标可以进一步提示身体的机能状态。
中医指脉波检测仪的出现,是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典范,为人们的健康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