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的杀手”——骨质疏松
医生:刘海霞
骨质疏松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熟悉。“岁数大了,骨质疏松,腰腿疼痛,多吃点钙片就行了,”这是我常听到的大家关于骨质疏松的认识。真的就那么简单吗?在这里,我要为大家揭开骨质疏松症神秘的面纱,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静默的杀手”。
先说说骨质疏松的发病率
2003年至2006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总患病率:女性每 5个人就有1个人患病;男性每7个人就有1个人患病。原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那么高啊。
什么是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老年及绝经后女性发病率高。某些疾病也可导致骨质疏松,如甲亢。
下面两张图直观地再现了正常骨质和疏松骨质的区别。
骨质疏松是怎么发生的呢?
随着人体生长发育,骨骼也在不断生长,骨量不断增加,骨骼变得越来越强壮,一般到35岁左右,人体的骨量达到峰值,每个人的峰值会有不同,之后,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少,出现骨质疏松。这个递减的速度也会因人而异。
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呢?
● 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
● 老年人;
● 绝经后女性;
● 低体重人群(BMI≤19 kg/m2);
● 长期卧床,缺乏体力活动的人;
● 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
● 长期吸烟及过量饮酒者;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 合并其他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的人。
骨质疏松有哪些危害呢?
1. 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2. 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胸廓畸形可致呼吸受限而影响心肺功能;
通过什么检查可以知道有没有患骨质疏松呢?
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DXA(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骨密度。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检查骨密度的金标准。根据测量的T值不同,区分骨量正常与否。
● 骨量正常:T得分≥-1.0SD;
● 骨量低下:T得分在-1.0SD和-2.5SD之间;
● 骨质疏松:T得分≤-2.5SD;
● 重度骨质疏松:T≤-2.5SD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
1. 预防骨质疏松不仅仅是补充点钙片就可以解决的。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坚持运动,尤其是适度增加一些负重运动,多晒太阳,合理膳食营养,饮食中增加钙的同时要注意提高维生素D的摄入量。
2. 治疗引起骨质疏松的其它相关疾病。
3. 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儿童抓起,在骨骼的成长期,多参加运动锻炼,提高成年后骨量的峰值。
得了骨质疏松怎么办?
骨质疏松患者最大的风险就是骨折,生活中要做到避免过度负重,预防跌倒,预防骨折发生。
根据情况采取药物治疗:
一般认为,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开始药物治疗:
● 无论测量骨密度如何,当发生脆性骨折时,需要药物治疗;
● 骨密度T≤-2.5,无论是否有过骨折,需要药物治疗;
● 骨密度:-2.5<T值<-1.0,但存在一项以上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需要药物治疗;值得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一般要持续2年左右。期间要定期复查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以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骨质疏松这个“静默的杀手”有了基本的认识,希望大家从日常生活习惯做起,预防骨质疏松,强健我们的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