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有害健康」但你还未戒烟吗?
吸烟带来的祸害多不胜数,当中慢性阻塞性肺病 (简称慢阻肺病) 就是常见因吸烟而引致的疾病,且无法根治。若患者不及早戒烟并接受适当治疗,晚期可能需要使用氧气或呼吸机,更有死亡风险。
慢阻肺病的主因为吸烟,大部份患者的气管因长年吸烟而收窄,令气流于肺部不通畅,患者活动时会容易感到气促及不够气。一旦患上慢阻肺病,患者最明显的就是呼吸不畅顺,并经常痰多及容易咳嗽。
若患者的病情只属轻微,大多只是有症状,但不影响日常生活。中度患者日常外出及走路时都会容易感到不够气。严重时,一型患者会吸不够氧气而出现缺氧,二型患者则除了缺氧外,更会不能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并会引致心脏衰竭。
另外,每当感染流感或肺炎、遇上空气质素及天气变化大时,患者就可能受到刺激而令病情突然恶化,包括痰特别多及感到窒息,带来生命危险。因此,即使慢阻肺病不能治愈,医学界仍希望为患者达到三项治疗目标,包括减少肺功能急剧转坏、减少症状对生活的限制及降低死亡率。
首先,我们的肺功能会随年龄下降,而慢阻肺病患者的下降速度会比一般人更快,所以患者必须戒烟,就算赚不回以前失去的肺功能,亦希望可以把下降速度调至与一般人相若。同时,患者应注射流感及肺炎链球菌疫苗,以及在空气污染差时减少外出,降低急性发作的机会。
在减少症状方面,患者可接受药物及物理治疗,近年有很多长效气管纾张剂,例如LAMA及LABA,每日用一次至两次,可有助扩张气管及减少气促,而且喷剂药物比口服药更直接到达气管,亦可减少副作用。此外,很多患者都怕气促而不愿做运动及外出,令手脚肌肉力量变差,透过物理治疗复康运动便可锻鍊肌肉耐力,令患者保持做运动。
而为了减少死亡率,坊间有不同仪器供患者使用。针对缺氧患者,他们可考虑使用樽装氧气或制氧机,但同时有缺氧及排不出二氧化碳的患者,情况较为危险,约有50%人会于一至两年内因恶化而死亡,因此他们可考虑使用非入侵性正气压呼吸机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此仪器分有医院使用式及家用式两种,家用式的仪器主要供患者于晚间睡眠时使用,透过戴上面罩提供持续的正气压到呼吸道及帮助呼出二氧化碳,以减低呼吸不适。近年有研究证实,使用非入侵性正气压呼吸机可降低患者急性发作复发率及死亡率。
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
朱颂明医生
朱颂明医生是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的名誉顾问医生,及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及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学系)的名誉副教授,亦是现任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考官。
他是基督教联合医院的前任内科部主管( 2009至2011 )及顾问医生( 2007至2019),亦是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医院的访问顾问( 2013 ),他亦是美国胸肺科学会(港澳分会)的前任会长( 2007至2009 )及会督(2009至2013)。
朱医生有广泛的临床经验及医学研究兴趣,其中包括: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慢性阻塞成肺病,无创呼吸机,家用呼吸机等。他在2003年带领联合医院一群医护人员对抗非典型肺炎(沙士)。朱医生亦曾代表世界卫生组织及香港特区政府,前往越南及泰国协助当地处理禽流感。
朱医生积极参与「无创通气」的科研,并不断累积此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因此常被邀往亚洲各国的大中华地区讲学。他曾在医馆局领导工作小组管理内科病房中使用呼吸机的病人。他在国际期刊及书籍中经常发表「无创通气」的文章。
朱医生亦是首位将「电池导航气管镜」引入香港的专家。他在香港及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培训了不少气管镜专家使用上述技术。他是亚洲「肺结节」指引的其中一位作家。他经常被要到亚洲各地讲学及成立训练课程。
朱医生在国际期刊、书籍及论文发表了超过70篇呼吸系统科的原创文章。他在2004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荣誉勳章表扬他的贡献。他亦于2005年获香港大学颁发白文信最佳博士论文金奖。